|
跨域學程簡介本校以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所建立的BxA跨學院學位,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課程模組化,利用線上/混合式學習等方式,作為標竿學習對象,提出「跨域學程」。CMU從1993 到2008,陸續建立了跨越人社/藝術領域(BHA)、科學/藝術領域(BSA),以及資訊科學/藝術領域(BCSA)的跨領域學位,讓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兩類不同領域的專長來構築自己。 其中,BCSA尤其指出其學位可發展各類新領域如遊戲設計,互動式演劇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也在去年由教職員生專案小組歷經18個月研究後提出了「MIT教育的未來」報告書,明確指出需進行大膽的 教育創新,進行課程模組化,利用線上/混合式學習等方式,致力於教學研究試驗以催化MIT教育改革。 本校從基本理念上變革,在不延長修業年限與大幅增加修課學分數的原則之下,「跨域學程」以畢業學分不增加(或僅有少量增加)的前提下進行。透過彈性學分的設計,搭配系所核心課程的模組化,並以生 活學習社群及彈學導師制度為後援,提供學生更大的彈性學習空間。 系所核心課程的模組化,克服必須降低原學系核心必修學分數的問題。其模組課程應包含該領域基礎核心知識,且總學分數以30學分為原則(最低可為28學分,最高不可超過32學分)。「跨域學程」的實施對象 以大一下及大二下之學生為主,透過原系及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雙邊審查合格後,方可修習。學生修習「跨域學程」,其必修科目包含原所屬學系的模組課程,以及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的模組課程,修畢並可於 畢業證書上加註第二專長模組課程為其跨域專長。 欲修習跨域學程者得於下學期向系上提出申請,申請時註明欲申請的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並準備相關備審資料。說明會與申請時間【108年度本系收件截止時間為108年3月16日~4月26日】說明會(預計在下學期期中) 系上將於每學年的下學期期中,舉辦跨域學程說明會。 申請期限(4月下旬截止) 由各學系提前進行公告,公告中說明須準備的審查資料及當年度開放學生修讀跨域學程的名額。 申請案必須經由本系及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審查,通過雙邊審查,方能修習跨域學程。 審查階段(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審查時程分為二個階段,4月第二週為第一階段本系審查,審查結果將送至教學發展中心。 5月第一週為第二階段他系審查,由教發中心統一分發通過第一階段的申請案至第二專長單位進行審查。 公布結果: 5月下旬後由各系各自公布審查結果。![]() 學程特色考量跨域的學生在課程安排上,較容易產生衝堂問題,為使學生順利於年限內修畢跨域學程,不同系所開設之相同名稱的課程,應可互相抵免,不侷限於本系或者第二專長系所,甚可至第三系進行選修。建議各系所單位放寬認定,學生可依系所規定向系所辦公室提出課程抵免申請。 本系學生可在不增加總畢業學分(128學分)的條件下,修習第二專長,選擇外系跨域模組課程。「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與「跨域學程」的差異
人社系跨域宣傳短片人社系作為第二專長系所特色人社系的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廣泛具人文與社會科學素養的同學,並以「族群」作為具體可挖掘知識的場域。我們以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學科方法,以台灣的族群現象為起點,探索「國家」「族群」與「地方」在全球化的位置,企圖理解如何在當代的時空,實踐「在地」的知識。這正是當代社會最核心最迫切的命題,也是全球化下政治倫理的張力所在。 人社系的基礎訓練正是引導同學透過這個張力,理解台灣在全球化的位置,也提供同學理解「自我位置」的參考架構。因此在基礎的學術訓練之後,有進階的應用和研究學程的銜接。基礎學程提供同學探索全球化下,具備完整的社會圖像和自我觀照的能力。而進階課程則期待同學以此基礎,培養文化的產業創新與開發的能力,並進一步具有在新的全球脈絡下以地方和族群為利基,經營開發的能力。本跨跨域學程相關表件人文社會學系(本系學生)跨域模組課程人文社會學系(提供外系學生)跨域模組課程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跨域學程實施要點 國立交通大學跨域學程申請表 洽詢管道:本系跨域諮詢導師:劉大和副教授(分機:58671,E-Mail:liutaho@gmail.com) 聯絡人:鄧雅嬪行政專員(分機:31394,E-Mail:seveniceice@mail.nctu.edu.tw) |